【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多成果“入选”习近平新年贺词
作者:xhy 编辑时间:2017/1/3 5:14:06
2016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在列举2016年重大进展时特别提到“‘中国天眼’落成启用,‘悟空’号已在轨运行一年,‘墨子号’飞向太空,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遨游星汉”,并表示“这一切,让我们感到欣慰”。
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设计建造,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将在未来20至30年期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心。FAST打破了世界上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开创了巨型射电望远镜建设的新模式,有望实现基础研究众多领域的新发现和新突破。
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是中科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批立项研制的四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我国第一颗完全由中科院研制、生产的卫星,也是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星。“悟空”于2015年12月17日成功发射,一年来,设备工作正常,有些指标甚至大幅优于预想,迄今已完成全天区覆盖两次,共探测有效事例18亿个,发现了一些现有物理知识解释不了的奇怪现象。最新成果将会在2017年初公布。
由中科院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也是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之一。“墨子号”的成功发射和在轨运行,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对我国巩固和扩大在量子力学基础研究前沿和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实现从经典信息技术时代跟踪者向未来信息技术引领者的转变,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成功对接。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升空,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作为空间应用系统的总体单位,牵头负责包括全球第一台空间运行的冷原子钟在内的三大领域14项科学实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发射成功是中国人实现“航天梦”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此次开展的主要科学实验项目研究水平位于国际前沿,技术发展处于国际先进行列。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2017-01-03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