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 Solar-Terrestrial Environment Research Network (STER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台站分布图     中国科学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是在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通过整合院内有关野外台站资源,建立的院四大野外台站网络之一。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空间中心,高能物理研究所,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地球物理野外台站。台站分布从我国最北的漠河,经北京,武汉到南端的海南岛,采用多手段,多站点网络式综合观测研究地球空间环境中涉及的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以及地球磁场与重力场等空间环境状态和物理过程,包括地球空间(磁层、电离层、中高层大气)的内部物理过程以及来自于近地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作用,注重地球空间环境整体行为及其不同层次相互耦合的研究,特别是我国空间环境地区特性的研究。同时研究日地系统中的地球空间电磁环境特性,并开展空间天气、空间气候预报研究和相关的空间技术应用研究,满足有关空间应用领域的国家需求。
    网络数据中心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负责运行,它对网络中各台站的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和分析,发布我国空间环境实时观测状态,并对各野外台站仪器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此外,数据中心还建有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地磁和重力观测等各种观测参量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共享,为我国地球物理和空间环境基础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并为建立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预报模式发挥重要作用。
  • 漠河站
  • 北京站
  • 武汉站
  • 海南站
  • 合肥站
  • 羊八井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漠河观测站(122.3E,53.5N)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极乡北约1公里处,是我国设在最北端开展空间环境观测到地球物理野外台站,它对于观测研究我国空间环境扰动(特别是来自北极高纬度地区扰动)及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台站始建于1988年,1991年建成地磁观测台。

◆ 2003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野外台站基础建设支持下,台站面积进行了扩大,达53亩,并新建地磁记录室和安装CB-3磁变仪

◆ 2005年开始发展新的地球空间环境综合手段,安装了高精度双频GPS电离层TEC观测仪

◆ 2008年安装新的LIME18三分量磁通门磁力仪等数字地磁记录设备,完成了漠河站从地磁模拟记录观测到数字记录观测到转变

◆ 2010年新的DPS4D数字测高仪和EMDR20流星雷达建成,新的综合办公楼开工建设

目前,漠河观测站是中科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的骨干台站,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漠河观测子站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空间环境子午链工程的重要台站,已初步发展成为拥有地磁、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多学科综合观测手段的现代化地球物理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观测站(116.2E,40.3N)位于北京昌平十三陵风景区的德胜口村以北约1公里的山谷中,占地27.5亩。台站始建于1985年10月,1990年8月建成地磁观测站。

◆ 2001年成为我国首个进入国际地磁台网(INTERMAGNET)的台站

◆ 2005年建成GDAS数字地磁记录观测系统,电离层GPS TEC观测仪

◆ 2006年建成电离层数字测高仪

◆ 2007年科技部批准建设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2009年建立全天空流星雷达和气辉观测仪

◆ 2010年完成更新改造CHS矢量磁力仪,建立了台站监控系统

目前,北京观测站是中科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的骨干台站,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空间环境子午链工程的重要台站,已发展成为拥有地磁、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多学科综合观测手段的现代化地球物理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观测站(114.2E,30.5N)前身是始建于1946年武汉大学电离层观测站, 1956年,为迎接国际地球物理年,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合作,建立了武汉电离层观像台,2004年成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观测站,该站是我国电离层观测历史最为悠久的台站之一,拥有60多年的观测数据。

◆ 1946年在武汉武昌珞珈山采用手动仪开始电离层垂测探测

◆ 1956年成立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电离层观像台,发展为电离层自动已进行电离层垂直探测

◆ 1982年发展成为高频多普勒台阵,长波等多手段观测的综合台站

◆ 1991年电离层自动仪更新为DGS256电离层数字测高仪

◆ 1998年我国首个网上自动频高图度量和发表系统建成

◆ 2002年我国首台流星雷达在武汉观测站建成

◆ 2010年更新为新的DPS4D电离层数字测高仪和EMDR20流星雷达

目前,武汉观测站是中科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的骨干台站,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武汉观测子站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空间环境子午链工程的重要台站,已发展成为拥有地磁、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多学科综合观测手段的现代化地球物理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三亚观测站(109.6E,18.4N)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田独镇大茅西约1公里处,是我国设在南端开展空间环境观测到地球物理野外台站,它对于观测研究我国空间环境低纬地区现象具有重要作用。台站始建于1998年,2003年建成地磁观测台。

◆ 2004年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野外台站建设支持下,建立了GDAS数字地磁记录观测系统

◆ 2005年开始安装了高精度双频GPS电离层TEC和闪烁观测仪和北斗信号闪烁监测仪

◆ 2007年安装新的CADI电离层数字测高仪,LIME18三分量磁通门磁力仪等数字地磁记录设备

◆ 2009年建成了我国大陆首台VHF电离层相干散射/流星雷达

◆ 2010年更新了国际上最为先进的DPS4D数字测高仪

目前,三亚观测站是中科院日地空间环境观测研究网络的骨干台站,北京空间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三亚观测子站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项目空间环境子午链工程的重要台站,已发展成为拥有地磁、电离层和中高层大气多学科综合观测手段的现代化地球物理野外台站。

 

 

 

 

建设中...

 

 

 

 

 

 

 

 

建设中...